唐志军,无论是名字还是行为,都与唐吉诃德相像。
追逐梦想,追寻外星人,追寻人类文明进化的机会,追寻人类在宇宙中的意义。
(资料图)
显然他并不是张口就来的民科,他希望有完善的证据链去证明甚至找到外星人。
然而,不管是他的过去、当下、未来,还是戏外的导演都在与他的追梦作对。
宇航服连接两条线,一条是老唐在窘迫中的滑稽荒诞。他迫切的想说明阿波罗并非太阳神,但人们只想听到自己想听的,所以他想说的话只能被锁进憋不过气来的头盔里。乱成一团的场景,荒诞而引人发笑。而被切开的宇航服,让老唐看见了自己的梦在一点点破碎。渺茫的希望都没有了。没有人愿意接受自己一事无成,有幻梦的人更难接受。
另一条线是郭凡在窘迫中的无奈妥协。这是这部电影唯一可以和科幻挂上边的地方。相比于老唐的梦碎,宇航服在《流浪地球》中编造了新的梦。
鸟窝村的追寻之旅,成为老唐最后的机会,最后一次追梦的机会。
这几部电影都是讲旅行,这里的旅行是最为真实的。那昏暗的火车上,嘈杂的声音拖着那日苏昏昏沉沉的身体前进,而山洞的黑暗没收了老唐的发言。西南的雨天浇出一片片的烂地,泥泞得让人找不到路。即便是四通八达的公路,也只是往来无关的车辆。
这才是大部分人在旅途上的常态。
与村人的谎言和迷信相比,孙一通显得真实纯粹。
老唐与孙一通的相遇,可以说是全剧中最搞笑的部分了。老唐沉浸在自己的幻梦中,把搜集到的线索都去完善找到外星人的证据链了。而孙一通只是一个有脑部疾病的实诚人,他说的话并没有任何伪饰,除了结尾。
孙一通戴的头盔也仅仅是因为有时会晕倒的保护措施,并不是为了接收外星人的信号。
如果影片坚持幻梦与真实的碰撞来推进剧情,那么后面就没有那么多故弄玄虚了吧。
好吧,按照我喜欢的剧情来吧,比如一把火烧了帐篷,再加薪材会更暖和;比如一张照片汇集上山和下山的人,才清楚每个人会选择不同的路去走。屋漏偏逢连夜雨,老唐一路走来正是诠释了这句话,也体味着命运无常。
孙一通在剧中总是行踪不定,就像他自己的疾病一样,随时都有昏倒的可能。他给了老唐一路的希望,同时却又无情地打碎了老唐的幻梦。
“人类在宇宙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?”
“要是外星人也不知道,而特意来问人类呢?”
孙一通在追寻什么呢?是他小时的记忆吗?是父亲的爱吗?一定不是外星人吧。
电影中故弄玄虚地让孙一通获得了神启,反而让孙一通的死亡变成了不可能。
如果让孙一通死在老唐面前,那将会是何等的震撼!这正好与他女儿的死相呼应,把他从逃避中唤醒。
幻梦完全破碎了,在真假残酷美丽的现实中,命运无常,我哭笑不得——我猜,这才是老唐最后的诗意。
相比导演的文艺与温婉,我更喜欢这样唐吉诃德的剧情。对于追梦人的幻梦,无情打碎吧!
“有好奇心是好事。”但仅有好奇心是远远不够的,还需要科学的严谨的论证和实证。
“人人都可以用哲学思辨的方式思考宇宙的图像,然而普通人只能停留在思辨上,思辨并不能带来真正的科学发现。除了哲学思辨,我们更需要的是数学计算和观测实证。”
对于为什么找不到外星人,我有一个简单的思辨——首先天文学家发现,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叫作比邻星(半人马座α 星C),距离我们的时空距离是4.3光年。按照目前的地球发出的航天器速度,还不足以让我们发现这种比邻星系的外星人。另外一个情况就是,外星人的科技水平高于我们,他们能够近光速飞行,找到了地球。在种情况下,由于科技差距,只要外星人不愿意被我们发现,我们就无法发现外星人。
当然,外星人并不是老唐幻梦的核心。外星人只是解答两个问题的万能许愿机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