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门诊来了不少肺炎康复后患者,其中一部分患者的胸部CT报告中会有“肺纤维化或纤维灶”的描述。
虽然字数寥寥,但被贴上“纤维化”标签,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难免会经历“痛苦”和“挣扎”。
图片来源:123RF
(相关资料图)
临床工作中,我们还是发现不少肺部感染者肺内生成了肺纤维化(灶)。在医学上,这一类的肺纤维化属于感染后肺纤维化范畴,它的症状表现与传统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有所区别。
通常情况下,病毒感染肺部后,可能会产生两类影响:
一是纤维灶,其与纤维化关系不大,相当于结疤;
二是表现为慢性肺纤维化。
前者对机体无大影响,而后者则部分逐渐转变为纤维化。
什么是肺纤维灶?
肺纤维灶通常是因为肺部受到各种病原菌感染,自然愈合后遗留下的纤维化病灶,是机体自我修复的表现。
一般而言,纤维灶的范围都很小,不会扩散到肺部的其他部分,基本上不会影响身体,不会出现肺功能下降、活动耐力下降这些问题。
肺部纤维灶也不是坏东西,它就像我们手上划了一个小破口以后留下的“伤疤”,不需要额外治疗,也不用吃药。
什么是肺纤维化?
肺纤维化,是各种原因导致的以肺泡损伤、肺泡上皮过度修复、成纤维细胞增殖、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、肺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的间质性肺脏改变。
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后呼吸困难和/或干咳,胸部CT影像可见不同程度肺网格影,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降低,是致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、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肺炎,尤其是重症肺炎,也是导致肺纤维化的常见原因。
图片来源:123RF
肺炎后发生纤维化风险高吗?
相关研究表明,肺部感染后发生纤维化的患病率从2%到45%不等,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。
其中,病毒对肺脏的损害相对比较严重,有明显的炎症和损伤。炎症损伤之后有修复,修复的过程就是纤维组织增生的环节。
病毒急性感染引起的生理性变化,可导致肺纤维化和许多长期并发症的发生。部分肺炎“康复”患者的肺部影像,可能几个月后还存在着异常。
图片来源:123RF
肺部感染后肺纤维化
是否需要干预?
标签: